您现在的位置: 一叶兰 > 一叶兰茶业 > 正文 > 正文

不敢置信广东这个被艺术家发现的2000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16 13:34:15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兰寨村

标准地名:兰寨村

曾用名:拦寨

标准读音:LANZHAICUN

所在行政区: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

地理位置:北望河边围,南邻连滩镇,东靠南江河,西至长乐围

位于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的兰寨村,犹如一颗散落在粤西南江流域山间小盆地的文化明珠。两千多年前古百越乌浒人在此繁衍生息,明朝初年,林氏先祖随着移民大迁徙来到山明水净的南江河畔,拓荒垦田,开枝散叶,将兰寨建设为文风鼎盛、人丁兴旺的岭南广府村落典范。但其一直以来鲜为外人知晓,直到近年一批批艺术家走进兰寨,这个“山深人不知”的桃园村落才展现于世,繁华了时光,惊艳了红尘。

兰寨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示范点”“广东省旅游名村”“岭南水墨村”“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荐名单”。走进兰寨,犹如进入一个悠远的时空,人们不仅能欣赏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山水胜景,还能体验兰寨人独特的民俗文化、建筑艺术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经过千年的岁月沉淀,它既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又是一个浓缩着远古先民信息的文化密码。

兰寨

庭前幽兰生

名由兰花来

据兰寨农耕典当馆的林伯(林国中)介绍,多年前,古百越的乌浒人被这里的美丽环境所吸引,在这里定居繁衍生息。但是这里地势低洼,在雨季经常遭到南江水的侵袭,房屋农田被淹没。为了创造一个宜居环境,古乌浒人想到了在南江与村寨之间修筑一个堤坝,根据砌筑拦水坝保护村寨的行为,瑶民们就把他们的聚居地称为“拦寨”。

在明万历年间,朝廷派张元勋平定南江流域的瑶民反叛,兰寨的瑶民逐渐减少。这里四面环山、平畴沃野、可耕可樵、景物清幽,是难得的生息繁衍之地。林正已举家迁往该地,并定居下来。正已公的性格爱好就如其名字一样“正人律己”,他酷爱象征高洁典雅的兰花,自己建了一个种有各种兰花的“兰园”。兰花清香素雅,受到村民的喜爱,因此村民也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辟出兰园。整个村都被兰花所点缀,处处弥漫着袅袅清香。

至今,兰寨仍留有许多与“兰”有关的题名题对,如兰园的“幽兰生庭前,含熏待清风”,林氏祠堂的“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故家乔木盘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农耕典当馆的“兰馨馥郁”……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古百越瑶民逐渐迁居他地,“拦寨”村就剩林氏族人。林氏族人遂把“拦寨”改为“兰寨”。后来随着林氏人口的增加,种兰花的土地被改为种庄稼。兰花虽然不见了,但是兰花的幽香融进了林氏族人的基因,成为他们宗族的文化遗传记忆。

此外,关于兰寨的由来,在村民中还流传着兰花仙人教会林氏族人培植兰花的神话,以及西宁县南山下石门村的“兰女”与兰寨的“林寨”因兰花情缘终成眷属,并教会村民种植兰花,使村民致富的动人故事。传说中,兰寨村种满了幽兰,兰花的清香弥漫在整个村寨,时时陶冶村民的性情,久而久之,村民就把该村命名为“兰寨”。不管是传说也好,事实也罢,今日已无从考证,但兰寨村的由来确与兰花密不可分。在兰寨林氏族人的心中早已种下了一颗兰花情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林氏族人中代代相传。

远古的史诗,沉默的记忆

南江流域的兰寨村静静地在历史长河中流淌了两千余年,被有关专家成为“南江文化之魂”,它是一首远古的史诗,更是一段沉默的记忆,长久以来,鲜为人知。关于兰寨的早期历史并无确切的记载,只能通过留存至今的文化遗迹及各种文献、传说的只言片语进行推断。其中最能说明兰寨村历史悠远的要数禾数舞了。

著名戏剧学学者曲六乙先生认为“郁南的‘禾楼舞’,确实是民间舞蹈的‘活化石’,它是原始巫文化流变与傩文化结合的产物。如果从其源头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彭祖鸿在《南江流域瑶族研究》一文中提出:“跳禾楼的习俗不是起源于瑶族,而是起源于先秦时期生活于南江流域的乌浒人祭祀禾神的仪式,但是在跳禾楼习俗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瑶族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

司马迁在《史记·南越列传第五十三》记载:“禾楼舞起源于汉代居住在南江流域的越族乌浒人。”乌浒人何许人也?杨孚《易物志》记载:“乌浒,南蛮之别名。”岭南地区在秦代属于百越,秦平定百越后,西江流域中部的一部分西瓯人与汉人融合到一起,另一部分流落到两广地区,其遗民被称为“乌浒蛮”,也就是所说的乌浒人。《南州异物志》记载:“乌浒乃地名,于广州之南,高州之北。”这说明古代的粤人便是乌浒人,张富文先生在《南江文化纵横》一文中说:“他们的生活地区在岭南古代原住民居住地连滩,此地山高林密,险境丛生。”这说明南江流域或者说兰寨村在先秦、两汉时期就有古百越的乌浒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汉以后,随着中原人口南迁,在唐张九龄开通大庾岭前,粤西地区就被较早开发,先后有汉、瑶等民族迁入,成为多民族聚居地。曾昭璇曾指出南江在汉代“向为汉人南下徐闻要道”。在元朝至明朝万历初年,南江流域瑶族人口最多,是中国两大瑶民聚居地之一(另一处是广西浔州大藤峡),但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之后,瑶族人口迅速减少,汉族人口逐渐增多,并最终取代瑶族。兰寨的林氏先人主要也是这个时期迁入的,这也与《正已林氏族谱》的记载相吻合。

《正已林氏族谱》的开篇写道:“凡家之有谱,得而知之源,远则派多,派多则分疏,分疏与思薄;我族出自福建南靖龙溪涵头埔边北漳平,漳平祖之先是出自长林石室比干之后,正已裔孙移居他邑,又知其祖先在连滩西坝兰寨。尚奇公乃是守贵公之第五子也,尚奇公妻严氏生三子,长宏健、次宏远、三子宏杰,宏健公妻韩式生一子万淑,万淑公妻郑氏生二子一女,长子正已,次子抱一……为应明皇朝之诏开发广东三罗(罗旁、罗定、罗镜),万历年初,宏远、宏杰公从福建漳州南靖县归德里五峰桥头社到广东罗旁垦土授田亩,数年后,基业有成,立籍安东而居(注:原居住地为东坝炮尾)宏远公念侄子之爱,回福建平和小溪携带侄万淑公夫妇,侄孙女,侄孙正已公,抱一公回广东东安,并将尚奇公遗骨迁葬于渔罗炮棉花地龟仔山,成为播迁入粤连滩始祖是万淑公之二叔——宏远太祖也。”

根据族谱分析,宏远公在明万历(——年)初年从福建漳平迁到连滩,后基业有成(假设要10年的时间,即年以后),正已公被万淑公带到连滩,(假设过渡时间10年,即年以后)到兰寨开村,那么可以推算兰寨村林氏族人至今约年。这个推算与正已学校上写的“元末,正已林公定居兰寨”相佐。彭祖鸿对南江流域瑶族研究后认为:“在唐代及以前,俚僚(百越族群的他称)在南江流域一直占据着重要甚至是主流的地位,南江流域至迟在北宋时期就有瑶族活动和居住了,元代以后南江流域瑶族活动的记载逐渐增多,瑶族在南江流域的活动日趋频繁,其族群的力量逐渐壮大,渐渐在南江流域处于强势地位,域内的瑶族在明中期达到繁盛状态。”

据村民说,在元朝末年,兰寨已有富裕瑶族建有大规模的民居,现今农耕典当馆前的“古百越瑶墙”就是其遗迹,这也佐证了瑶族在此聚居并逐渐壮大。据《走进兰寨》一书记载,在元朝至明朝初期,该流域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有“瑶疆圣地”之称,被誉为“瑶族文化中心”。但在万历“罗旁之役”后迅速消亡。“罗旁之役”使得南江流域瑶族人口迅速减少,急需外来人口补充。这也符合《正已林氏族谱》所说的“为应明皇朝之诏开发广东三罗(罗旁、罗定、罗镜)”的记载。此外也符合《走进兰寨》一书中记载的“明万历年初,朝廷派广东总督张元勋前往南江流域(以连摊为中心)一带平乱。平乱以后,国泰民安,朝廷对南江流域周围重新划分管辖区域,今连滩镇一带至云浮地段叫安东县,连滩镇南江河至西江边地段叫西宁县,寓意为东安西宁。”所以可以初步确定兰寨林氏定居于此的时间至今已余年,但是兰寨的开村时间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古百越乌浒人。

南江是古时进入兰寨的主要通道。要到兰寨,从西江与南江口镇交汇处坐船顺流而下。沿途时而群山耸峙、草木葱郁,时而平畴沃野、稻浪起伏。舍舟登岸,到达连滩镇的兰寨村,站在南江观光码头眺望,豁然开朗,山间小盆地尽收眼底。群山环绕、风光旖旎的兰寨村,被良田沃野所包围,整个村落的布局复合“藏风聚气”的风水义理。仔细一看,“L”形布局的兰寨村由“鱼”形布局和“牛”形布局组成。靠近南江边的这一带建筑群如一条南江之“锦鲤”,符合“鳌鱼上海”的风水格局。垂直于“锦鲤”的一带建筑群如一头辛勤敦厚的耕牛。期间,房舍栉比,阡陌交通,老人摆古,儿童戏耍……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图景。

对于兰寨,要像品赏山水诗、山水画那样,方能嚼出它的滋味。自从正己公带领族人迁居兰寨,经过余年的村落营建、文化建设,兰寨村的山水田园环境与耕读文化有机结合,已建设为传统农耕社会理想的人居环境。兰寨人直接把田园景致、山水画意纳入组景之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兰寨位于南江河畔,南江流经兰寨形成“弓形水”,这在风水上被称为“汭”位(或曰“腰带水”)。由于地势低洼,村民顺着“弓形水”修筑了“弓形堤坝”,站在堤坝上远可观山,近可察水,中可观田赏村。兰寨的南江两岸景观丰富多彩,草木葱郁,油菜花开,稻浪连绵,偶有一叶打鱼扁舟游弋于江中,烟雨朦胧,两岸竹影摇曳,此情此景,正是欧阳树华先生在《渔家傲·西江夕照》中所描绘的画面:

倩影渔姑船翼立,

大江网撒衣衫湿。

似锦红霞辉竹笠。

收网急,

银鳞满载仓中集。

水远山长风熠熠,

波光潋滟青鱼执。

笑语欢歌流火袭。

搬家什,

渔歌唱晚归舟汲。

抑或几叶扁舟随意停留于岸边,自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兰寨空间组合变化丰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产生了独特的画境效果。

兰寨村群山环绕,南江绕村,山赋予兰寨村力量,水赋予兰寨村柔情,水是灵气与活力的基础。今日之兰寨,构成一幅人与天地、与自然和谐的唯美画卷。这里山水叠嶂、古榕参天,精美古建、农家意趣、田园牧歌、百越遗迹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廊。年以来,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再造桃源胜景”的思路指引下,地方政府举办的“探源·百名画家进兰寨”系列活动,兰寨的美在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中得以淋漓展示、充分诠释。”

传统村落的意境还可通过吟诗题词来体现。清朝后期状元林召棠对兰寨的南江竹林题诗一首《竹径》,生动描述了兰寨的婆娑竹影:

夜静疏萤数点流,

水边凉信欲成秋。

碧栏杆外朦胧影,

绿意萧疏月一钩。

在进入兰寨村口的一块石头上有一首《岭南水墨村·兰寨》的题词(未见作者芳名),比较系统全面地描绘了兰寨的景胜,体现了兰寨秀丽的山水风光、恬静的农耕生活:

粤西胜景,南江百越,

藏风聚气,天然画廊。

极目平野,层峦叠翠,

寒汀烟渚,阡陌纵横。

青砖镬耳,柴扉木门,

竹影摇曳,芷兰清芬。

清溪曲径,蛺蝶黄花,

雅士风流,翰墨泼洒。

叹为观止,有美于斯,

欣然提笔,题以咏之。

内容来源:南粤地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yelana.com/yylcy/1069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一叶兰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