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清贫怎敢入繁华,两袖清风怎能误佳人?这是古代才子婉拒美人的爱意之词,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我太穷了,给不了你幸福;现在年轻人闹分手,会说我们之间结束了。古代才子才女会说:昨夜星辰已逝,满目青山渐远。相比较而言,是不是优美的古典诗词更具情怀和意境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两首《一剪梅》,看看唐伯虎和李清照他俩谁的文笔更佳,意境更美?
美景佳人
我们先来欣赏唐伯虎的《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常言道:诗如其人,言为心声。要想准确品味一首诗词的意境,最好先了解一下写作者当时的心境和生活状况。
唐伯虎出身显赫,其祖唐俭曾跟随李渊起兵,后来被封为“莒国公”。唐寅自幼聪慧多才,16岁时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也就是考中了秀才。29岁时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也正因为这件事被称为唐解元。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结识了文徵明,祝允明等人。然而命运多舛,第二年因科场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之后,其生命轨迹开始远离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常常出入声色场合,放浪形骸,以此来麻醉自己。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写下来的优秀作品之一。
江南四大才子剧照
单从字面意思来看,一句“雨打梨花”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楚楚动人的伤心女子,在花下,在月下独自黯然伤神。终日泪痕难擦拭,早上看日出,傍晚望行云,坐下来想的是你,走动间念的还是君。全文笔触轻灵,瞬间描绘出一个饱受相思离别之苦的女子哀怨的优美画面。
其中最后两句八个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其实这首词何尝不是唐伯虎在抒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阴差阳错被连带贬为小吏,不被赏识,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唐伯虎剧照
我们再来看看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刚刚嫁给赵明诚,婚后夫妻二人因为有共同爱好,常常在一起赏景作诗填词,感情如胶似漆。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党派争斗中蒙冤,李清照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迫回到老家,与丈夫赵明诚常有别离。那时候不像现在想谁了一个电话过去就能听到声音,甚至还可以打开视频进行面对面的诉说相思之苦。只能靠一封封书信往来,聊以慰藉相思之痛。
李清照画像赵明诚
荷花已残,香气难觅,冰冷如玉的凉席,摸上去已经充满秋的凉意。我轻轻提起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抬头看着天上变幻的白云,不知道谁会给我寄来锦书?南归的大雁排成人字形徐徐飞过,皎洁的月光洒满西边的亭楼。
李清照画像
花瓣在秋风中悠悠飘落,秋水自顾自地向远处流去。同一种离别的相思,却牵动着远离的你我两地闲愁。这如水般蔓延的离愁,刚从紧蹙的眉间滑落,又悄悄缠绕在我的心头。
李清照淡淡起笔,通过身边景物的描写,先勾勒出浓浓的秋意。白云,归雁,流水,落花,与其说是月满西楼,不如说是愁满西楼。最后八个字更是神来之笔: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八个字即是这首词的词眼,也将这份相思流传千古,被后人多加引用。
月满西楼
我国精美的古诗词读起来令人唇齿生香,回味悠长。您觉得李清照和唐伯虎的《一剪梅》谁的意境更美?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我在这里祝大家团团圆圆,阖家共欢,用古诗词来说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祝各位朋友余生过得开开心心,用古诗词来说就是:往事情怀酿做酒,换我余生长醉不复忧。我是惠子,笑看古今,带您欣赏不一样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