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精华;英华,草木之美者……
兰为草本,其香悠远、奇特,其形小巧,却清新脱俗。于泥土中出尘脱俗,在百草间靓丽清新。
兰,草之英华,不可不谓。
茶为木本,其味苦甘,其质寻常,其形不羁。而遇沸汤之下,清芬香气四溢,清雅水色神旷。浅呷入口,留香齿颊间神清气爽。
茶,木之叶,木之英华是也。
泥土是他们的生母,天空是他们的君父。与百草为亲,视万木为朋。吸天地之精华,染草木之英灵。千锤百炼、饱经风霜,成就一身无尽宝藏。不荣不辱,展现给世人娑婆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兰与茶倾情奉献。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唐代陆羽著述。陆羽被后人称作“茶圣”。
《金漳兰谱》,中国最早的兰花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系统介绍国兰的专著,为宋代赵时庚所著。赵时庚后来则被称为“兰花鼻祖”。
唐朝,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在唐代,“荼”去一划,始有“茶”字;陆羽作经,才出现茶学;茶始收税,才建立茶政;茶始销边,才开始有边茶的生产和贸易。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赵时庚于年写成的《金漳兰谱》,王贵学于年写成了《王氏兰谱》,还有赵时庚的《兰谱奥法》,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陈景沂年所著的《全芳备祖》……,还有国画中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现被认为是世存最早的兰花名画,今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而,从赵时庚为皇室后裔的身世,是魏王赵廷美之九世孙,你就可以看出,兰花其在宋代的地位和风靡。
兰和茶为何会早在唐宋时就被推崇和研究?我们不妨来看看兰、茶与禅。
人们常说,茶为禅茶,禅茶一味。有传说说茶树是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后,为求禅定,割下眼皮所生出;而茶圣陆羽,出生孤苦,3岁被智积禅师拾得,并收养,机缘巧合遇见一位婆婆,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艺;在看著名禅宗公案“吃茶去”,赵州禅师的三个字隐含了无尽的禅学奥义;还有供僧人吃茶的地方叫“茶寮”等等称谓和故事。
在看兰花,佛门常说:“兰是禅花,非有禅缘,不结兰缘。”佛祖灵山会上的“拈花一笑”才有了禅宗的创立。古人常以花为友,而兰就为禅友。寺庙又称为“兰若”,佛家又将兰花称为禅花。兰花为佛教的六供奉之一,代表着佛教中因果的因,在大乘佛教中花为六度之花,修行者见花当思“修今世好因,来世才有好果”。
人们从一朵小花里悟出了深奥的禅理,在一杯清茶中参透了精妙禅机。小生命隐含大智慧,寻常处显出非常道!
兰、茶静雅,却玄妙的可包罗万象。同出草根,却可一同演绎寰宇乾坤之道。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