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晚唐以来,在品茗过程中,“斗茶”作为饮茶行为渐成一种社会风尚。尤其是宋代期间,风靡日盛。由于武夷山带盛产建茶,加之北苑贡茶
闽北,因而,在传统茶文化的诸多盛事佳话中,涌现出大量赞颂建茶、建盏、建安斗茶的诗文,其数量之多、名家之齐,堪称中国文苑史上的一绝。
作为“斗茶”最为绝配的茶具建盏自然也成为茶诗中里的重要角色。细览茶史,发现自晚唐以来赞誉建窑建盏的诗词竟达数百首计。这些诗人中除了有宋代皇帝赵佶写的建盏诗外,还有历代名臣达官、文坛巨匠、诗界泰斗等,诸如范仲淹、黄庭坚、杨万里、秦观、苏轼、苏辙、陆游、蔡襄、梅尧臣、欧阳修、晁补之、米芾、廖刚、毛滂、陈襄、葛长庚等。
纵观陶瓷史,古往今来,还没有任何一种古代瓷器,能让这么多皇帝名宦、文学大家、书法泰斗以及名流雅士在诗词歌赋中屡屡提及、尽情讴歌。
例如,首创瘦金书的宋徽宗赵佶虽治国无能,但在书法、茶道方面却很精通。由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中提到“浅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指明了建窑出产的兔毫盏釉色黑,毫毛长,为上佳茶具。
这位赵家皇帝擅长填词赋诗。一天,他和端正庄重的爱妃裴氏在宴请大臣一起品茶中玩起“斗茶”,宋徽宗在“斗茶”中端起茶盏仔细地端详起来,只见茶盏口大足小,青黑底色中有细细的形如兔毫的黄褐色线条。来自北闽茶苑的茶饼在盏中回环扰动,浮起了一朵朵白色的乳花,美得令人炫目。他把茶盏放在鼻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顿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深深一啜,甘香适口,余韵不绝。这位对美的要求达到登峰造极程度的皇帝,对茶具的要求也极为苛刻,稍稍的一点瑕疵也会让他心里不舒服。今天这个青黑的茶盏与茶饼的配合是如此的和谐美妙!品茶、评茶,徽宗可是行家,《大观茶论》就是他写的关于茶的专论!从小的锦衣玉食使他的味觉、嗅觉特别地灵敏、特别地挑剔。他不禁沉思:这茶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今天能似这般神奇?他的目光盯在了茶盏上,是的,一定是这个黑色宝盏的奇功!“这盏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盏中之后”,徽宗喃喃自语,他目光如炬、嘴角上扬,眼中充满喜悦的光芒。
徽宗转过身来想问问站在身边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宠妃裴氏这茶盏产自哪里,却发现她仿佛痴了一般陶醉在氨氲的茶香中。徽宗叹道:“如此妙境无诗岂不辜负了宝盏”。于是取来宣纸用他自创的瘦金体边吟边写:
螺钿珠玑宝合装,琉璃瓮里建芽香。
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其意指用堪比珍珠的龙凤团茶在精致的宝盒装着,琉璃瓮里装着刚出炉的瓯宁产的一芽一叶的建茶散发出阵阵清香。用兔毫建盏烹建溪上好的茶饼,香云缭绕,能使在旁的宠妃都陶醉进入梦乡。
北宋名臣、文学泰斗范仲淹在《赋茶诗》中绘声绘色地写道: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可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其意思说:用贵如黄金的小龙凤团茶饼飞快碾出的茶末犹如绿色的尘沫,放在建窑烧成的紫玉瓯中用沸水冲泡,茶水如雪花涌起,好看极了。斗茶出的那美味连佳肴美酒也逊色,斗茶出的那香味就连兰花荷花也不如。诗人在这首诗中,还把斗茶的原因和斗茶时的情形都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尤其是“胜若登先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两句,更把斗赢者的得意忘形之态和斗败者的屈辱懊丧之状写得入木三分。
宋朝著名的书法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每人都有诗词直接咏叹建窑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旷世奇迹。著名茶专家蔡襄在《北苑十咏●试茶》:中赞誉“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米芾则在《满庭芳》词里写到“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米芾在这里将玉乳与紫瓯相提并论,都具浑圆之效果,可一个白、一个黑,在茶汤的香风雾气中,相映成趣。由此可见建窑盏在这些文人雅士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雅致时尚。同样位列“四大家”的黄庭坚描绘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亦可看出这位文学巨匠对兔毫建盏格外垂青。他在《满庭芳●茶》一词里写道: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控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此篇为咏茶词,词中以茶为中心,纵横于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风流。词的图极言北苑御茶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姿,下阕写邀朋呼侣的集贤茶会。“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动京关”,该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建州北苑,在人建瓯东峰镇,是北苑御茶的核心产地。由于是御品故采择十分考究。据丁谓的《北苑焙新茶》诗作的序文记述:“北苑发早而味尤佳,社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即入贡。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讲究产地和节令,且“日数千工”,每天要动用上千个茶工。制成的方圆茶饼,且数量不超过百饼,量少而品精,所以难怪要声传万里、名动京城了。
宋元佑四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上任,这年的12月27日,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次日,在天刚拂晓时分,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为之作诗一首,记述此事,诗的名称是《送南屏谦师》,诗中对谦师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此诗大意是:大名鼎鼎的道教大师处谦大师天刚拂晓就从南屏山赶来与我见面,这位有着三昧点茶高手的大师在现场露了--手点茶的绝活,令人叹为观止。他惊喜地看到道人用当时最为名贵的兔毫斑黑釉建盏。于是,他用春瓮酿制的最为高档的酒香比作斗茶出来的茶香,以此来赞誉道人高超的斗茶手艺。
陆游不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宋代著名的爱茶达人。他生于茶乡,做过茶官,晚年又归隐茶乡,自号“茶神”,可谓对茶一往情深。他一生创作了多首茶诗,是历代诗人中留下茶诗最多的诗人。年,陆游被朝廷贬到武夷任武夷冲佑观主持时,时常用建盏斗茶,以文会友。他对建盏赞誉有加。他在《闲中》--诗中赞道:
“活眼砚凹宜黑色,
长毫瓯小聚香茗。”
其诗意是:诗人通俗地将珍贵的端砚与建盏相比,两者都具备沉稳、古朴、低调之美。只不过端砚盛着的墨汁呈黑色,而状如长长兔毫的小茶盏装满的却是充满香味的白色茗茶。诗人在斗茶中,认为用建盏斗茶最适宜。尽管兔毫盏瓯小,但斗出的茶香令人叫绝。
著名大诗人杨万里极爱茶,对建窑兔毫盏的珍爱,可以说在古代文人墨客中,是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个。在他的诗词中一再提到兔毫盏,而且认识特别深入,使用的兔毫盏也很有讲究。
“鹰爪新茶蟹眼汤,
松风鸣雪兔毫霜。
这一句中,“松风”与“蟹眼”一样,指的是水沸腾的程度。这句可以这么理解,“鹰爪”新茶末被刚刚开始沸腾的水调成了羹状,茶汤进步沸腾到“蟹眼”时,开始点注,茶汤中泛起的雪白泡沫“乳花”,与兔毫盏中如霜的毫纹交相辉映。什么样的亳纹能够如霜-样呢?当然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银兔毫黑釉盏。又如他在点茶的过程中描述“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着善幻”,说的是汤瓶和汤勺二者在免毫盏中相遇,立即产生了“怪怪奇奇”的变化。
诗因茶而诗兴更浓,茶因诗而茶名愈远。同样,作为建茶绝配的茶具——建盏也因此名声大噪。建盏诗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有力地增强了茶文化氛围,成为茶文化的巨大助推器。同时,也成就了文学史上一大奇观所谓的名窑,也因为建盏而失色。建盞诗词无疑是中国茶文化园中的一朵惊艳四座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