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泛起一叶兰舟,荷塘深处结伴游?画船撑入花深处,却问,与谁,一片笙歌醉里归?
01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谁写下了这样唇齿生香的诗句,从而让我们对江南,生发出了灼热的思慕?
这里,虽然不是江南,但绿肥红瘦的荷塘,依然惊艳了初夏的时光。每年都要来圆明园看荷花。六月的荷叶青青、七月的满池惊艳、深秋的孤独凋零,每个季节的它都是诗意,春的生长、夏的盛放、秋的丰盈、冬的零落,四时荷塘,别有韵致。难怪周敦颐盛赞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
荷花姿态美好,暗香袭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即可观赏又可食用的植物。“一叶扁舟过莲塘,风送荷花传暗香。”
六月是赏荷佳季,片片荷塘,绿影婆娑,菡萏生香,泛舟其中,但见:碧叶流莹,野鸭悠然,满池荷花,临水照影,玉肤凝脂,洗尽铅华。
荷塘深处,有欢快的小鱼摇动着尾巴穿梭游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此情此景,让夏日的圆明园真的有了些许江南的况味。02
—
千百年来,有位伊人,一直在水一方。它笑语盈盈,裙倨飘香,袅袅娜娜地行走在诗词的篇章里。
它从诗经的河流中婉转走来,走进了屈原的《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它在李白的若耶溪畔风飘香袂: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它在白居易的笔下巧笑嫣然:“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误入荷花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描绘的这样一帧画面,千百年来醉煞了多少多情的人儿?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千古才女李清照,在那个沉醉不知归路的傍晚,也曾误入藕花深处,只可惜,忙碌的生活,让我们丢失了这样的诗情。
杨万里一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镌刻在了多少爱莲、懂莲人的心头。
03
—
盈盈一水间,冉冉出红尘。除了荷花,谁还能有这样的高洁、雅致与脱俗?一朵朵出水的芙蓉,惊艳了多少夏日的时光?丰盈了几许染香的岁月?“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夏日的微风吹过荷塘,荡开圈圈涟漪。那些绿盈盈的荷叶像身着绿裙子的豆蔻佳人翩翩起舞,袅袅暗香袭人,它们在这喧嚣都市的一方静谧处,演绎着一场霓裳羽衣舞。湖畔的野鸭似乎也醉了,忘了戏水,痴痴地聆听、凝眸,在荷塘深处站成了夏日倾城。人间草木、日月星辰,它们都是如此的美好,都值得我们深爱。红粉伊人枕波眠,缕缕幽香透绿帘。它们,足踏污泥,铺开接天莲叶;绿裙凌波,开出映日红花。圆明园的四时都是寂寞的,这里少有人来,纵有这夏日的满池惊艳,其实也是孤独的。这或许也正契合着荷花的气质,它们原不喜喧闹的蜂飞蝶舞,不喜喧喧嚷嚷的看花人,出泥不染身如玉的它,更喜欢这清静中的独欢,安静地绽开满怀心事与欢颜。是谁泛起一叶兰舟,荷塘深处结伴游?画船撑入花深处,却问,与谁,一片笙歌醉里归?END如果喜欢请点在看
如有共鸣欢迎分享
作者简介
王玉,年出版散文集《玉与君说》;年参与巴西文化部“从里约到欣古旅行纪实”的写作,以中葡双语在巴西出版《从里约到欣古--旅行纪实》,该书是第一部以中文写成的深入巴西腹地的旅游文学著作。个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yelana.com/yylpz/4038.html